|
今天看到一个发人深省的一个观点:
全国的快递员、滴滴司机和外卖小哥将近一个亿
但是在茫然不自知的情况之下呢,已经至少有超过一个亿的人,工作在算法所设定的模型当中。
你跟师傅们聊过天没有啊。无论司机每天多么努力,每小时的平均收入是无限趋近于30块的。当你运气好接到一个长途大单,返程就往往接不到客。当你前面几个小时,收入好像还不错的时候呢,后面几个小时又会极限的下降。
算法可以用回归和拟合控制收入曲线,你可以跑得赢红绿灯,但绝对跑不赢算法。
滴滴如此,外卖和跑腿等等也是如此。
只要依靠互联网,就会为隐藏在数据中心的算法大脑打工的剧情,已经悄然的实现了,只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而已。
也就说算法会让很多人维持在一个有序而又低收入的水平之上。
只要开过网店、抖音、滴滴、外卖、跑腿等等,就会对以上观点保持高度认同。
那么问题来了,如何对抗算法?
如果依靠互联网,就必须采用全域营销,而绝对不能锁定在某一个平台上,否则会被平台背后的算法拿捏得死死的。充分利用各平台之间的竞争关系,利用各平台之间的算法壁垒、数据壁垒,东方不亮西方亮,打造私域数据,最终可能还是要回归线下,摆脱算法的枷锁,提升收入。
幸亏我们国家对这些互联网平台进行了二选一的反垄断罚款和处罚,否则,普通人的人生将被这些平台炸干。在那段二选一的时段,你选择了任何一个单一平台,都会成为这些平台的鱼肉。因为你别无选择,然后算法开始慢慢的吸血,想想太恐怖了。
互联网平台的未来,可以说成也算法,败也算法。当所有的互联网平台都没有良心、忘记初心的时候,有良心、不忘初心的新来者就是那些没有良心、忘记初心的平台的掘墓人。
为什么那些互联网公司的工资高,难道真的是因为他们搞出了什么高科技?其实是因为他们垄断了流量资源。本质上是赚信息差的钱。
因此未来普通人要考虑两个战略性的问题:
第一,如何不被人工智能替代;
第二,如何不被算法拿捏住。
|
|